沈椒園先生為鼇峰書院山長時,見示高邑趙忠毅公舊硯,額有「東方未明之硯」六字,背有銘曰:「殘月熒熒,太白睒睒,雞三號,更五點,此時拜疏擊大奄,事成策汝功,不成同汝貶。」蓋劾魏忠賢時用此硯草疏也。末有小字一行題「門人王鐸書」,此行遺未鐫,而黑痕深入石骨,乾則不見,取水濯之,則五字炳然。
相傳初令王鐸書此銘,未及鐫而難作,後在戍所乃鐫之,語工勿鐫此一行。然閱一百餘年,滌之不去,其事頗奇,或曰:「忠毅嫉惡嚴,漁洋山人筆記稱鐸人品日下,書品亦日下,然則忠毅先有所見矣,削其名,擯之也,滌之不去,欲著其嘗為忠毅所擯也。」天地鬼神,恒於一事偶露其巧,使人知警,是或然歟。
睒,ㄕㄢˇ,shan,眼睛快速一瞥的樣子。
睒睒,光輝閃耀的樣子。
奄,通「閹」,被割掉生殖器的人。
沈椒園,鼇峰書院山長。
趙南星,1550-1627年,字夢白,號儕鶴,別號清都散客,高邑人,萬曆二年進士,曾任汝寧府推官、戶部主事、吏部考功等職,為人方嚴正直、嫉惡如仇,因上疏陳四大害,觸犯時忌,被削籍為民,家居三十年,天啟初,起為吏部尚書,值宦官魏忠賢專權,與之對抗,和鄒元標、顧憲成並稱「三君」,失敗後謫戍代州,最終死於戍所,崇禎初,追諡忠毅。
王士禎,1634-1711年,字貽上,號阮亭,別號漁洋山人,山東新城人,順治乙未進士,任揚州推官,升禮部主事,官至刑部尚書,康熙四十三年致仕,因避雍正諱,改名士正,乾隆賜名士禎,諡文簡,著有《漁洋山人精華錄》、《蠶尾集》、《池北偶談》、《香祖筆記》、《居易錄》、《漁洋文略》、《漁洋詩集》、《帶經堂集》、《感舊集》等。
相傳初令王鐸書此銘,未及鐫而難作,後在戍所乃鐫之,語工勿鐫此一行。然閱一百餘年,滌之不去,其事頗奇,或曰:「忠毅嫉惡嚴,漁洋山人筆記稱鐸人品日下,書品亦日下,然則忠毅先有所見矣,削其名,擯之也,滌之不去,欲著其嘗為忠毅所擯也。」天地鬼神,恒於一事偶露其巧,使人知警,是或然歟。
睒,ㄕㄢˇ,shan,眼睛快速一瞥的樣子。
睒睒,光輝閃耀的樣子。
奄,通「閹」,被割掉生殖器的人。
沈椒園,鼇峰書院山長。
趙南星,1550-1627年,字夢白,號儕鶴,別號清都散客,高邑人,萬曆二年進士,曾任汝寧府推官、戶部主事、吏部考功等職,為人方嚴正直、嫉惡如仇,因上疏陳四大害,觸犯時忌,被削籍為民,家居三十年,天啟初,起為吏部尚書,值宦官魏忠賢專權,與之對抗,和鄒元標、顧憲成並稱「三君」,失敗後謫戍代州,最終死於戍所,崇禎初,追諡忠毅。
王士禎,1634-1711年,字貽上,號阮亭,別號漁洋山人,山東新城人,順治乙未進士,任揚州推官,升禮部主事,官至刑部尚書,康熙四十三年致仕,因避雍正諱,改名士正,乾隆賜名士禎,諡文簡,著有《漁洋山人精華錄》、《蠶尾集》、《池北偶談》、《香祖筆記》、《居易錄》、《漁洋文略》、《漁洋詩集》、《帶經堂集》、《感舊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