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縣農家少婦,性輕佻,隨其夫操作,形影不離,互相對嬉笑,不避忌人,或夏夜並宿瓜圃中,皆薄其冶蕩。然對他人,則面如寒鐵,或私挑之,必峻拒,後遇劫盜,身受七刃,猶詬詈,卒不污而死。又皆驚其貞烈,老儒劉君琢曰:「此所謂質美而未學也,惟篤於夫婦,故矢死不二;惟不知禮法,故情慾之感,介於儀容,燕昵之私,形於動靜。」辛彤甫先生曰:「程子有言,凡避嫌者,皆中不足。此婦中無他腸,故坦然逕行不自疑,此其所以能守死也,彼好立崖岸者,吾見之矣。」先姚安公曰:「劉君正論,辛君有激之言也。」
後其夫夜守豆田,獨宿團焦中,忽見婦來,燕婉如平日,曰:「冥官以我貞烈,判來生中乙榜,官縣令,我念君不欲往,乞辭官祿為遊魂,長得隨君,冥官哀我,許之矣。」夫為感泣,誓不他偶,自是晝隱夜來,幾二十載,兒童或亦窺見之。此康熙末年事,姚安公能舉其姓名居址,今忘矣。
劉君琢,老儒。
辛彤甫
後其夫夜守豆田,獨宿團焦中,忽見婦來,燕婉如平日,曰:「冥官以我貞烈,判來生中乙榜,官縣令,我念君不欲往,乞辭官祿為遊魂,長得隨君,冥官哀我,許之矣。」夫為感泣,誓不他偶,自是晝隱夜來,幾二十載,兒童或亦窺見之。此康熙末年事,姚安公能舉其姓名居址,今忘矣。
劉君琢,老儒。
辛彤甫